新中國成立后,在改革開放的強大推動下,軸承工業進入了一個嶄新的高質快速發展時期。但與世界軸承工業強國相比,中國還存在較大差距....
鑒于我國的軸承行業已經具備了較大的經濟規模,因此精密軸承等基礎機械鑄造業已經成為國家重點發展的行業之一。我國現有瓦房店、洛陽、浙東、長三角和聊城等五大軸承產業集聚區,這五大產業基地基本占據中國軸承發展的半壁江山,下面就讓金妹子帶您一起走進這五大軸承產業基地
一、瓦房店軸承產業基
瓦房店軸承產業基地是中國最大的軸承產業基地,基地依托中國最大的軸承生產企業——瓦軸集團(ZWZ),新中國第一套工業軸承在這里誕生。
軸承生產歷史可以追溯到1938年日本在瓦房店建立的滿洲軸承制造株式會社,該公司由當時的NTN公司經營,瓦房店軸承就是在該廠基礎上建立和發展起來的。改革開放后,憑借瓦軸技術優勢,瓦房店圍繞軸承產業先后建立了數百家各類軸承生產和加工企業,2007年瓦房店被授予中國“軸承之都”的稱號。
瓦軸集團的主導產品是重大技術裝備配套軸承、軌道交通軸承、汽車車輛軸承、風電新能源軸承、精密機床及精密滾珠絲杠、精密大型鍛件
二、洛陽軸承產業基地
河南洛陽軸承產業聚集區是我國技術積淀最深厚的軸承產業集聚區,集聚區內洛陽LYC軸承有限公司是國家“一五”時期156項重點工程之一的洛陽軸承廠的延續和繼承,是中國軸承行業規模最大的綜合性軸承制造企業之一。
集聚區內有由我國軸承行業原來唯一的歸口研究院所洛陽軸承研究所轉制設立的洛陽軸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全國唯一設有軸承專業的大學河南科技大學
當前,洛陽市以洛軸、軸研所、新強聯等企業為龍頭,成為國內軸承行業產品尺寸范圍最大、用途覆蓋面最廣、品種最齊全的軸承生產基地,已形成年產2億套軸承的生產能力,近年更是接連在軸承產業發展上產出了系列成果。
基地內軸承產品以中型、大型、特大型重大裝備軸承為主,特色產品有鐵路貨車軸承、鐵路客車軸承、風力發電機軸承、精密機床軸承和電主軸、汽車軸承等,產品覆蓋面廣。
三、聊城臨清軸承產業基地
聊城軸承產業基地形成于上個世紀80年代初,是我國最大的軸承保持架生產基地和最大的軸承貿易基地。
基地以山東聊城所屬臨清市煙店鎮為中心,現已形成了以臨清市煙店軸承市場為中心的軸承銷售、生產、組裝中心。
近年來臨清軸承產業發展較快,不同于其他軸承基地以大引小模式,臨清基本走從小到大、從大到強、從強到優的快速發展路線。臨清市擁有全國規模最大的軸承市場以及完整的軸承產業鏈——周邊的東阿縣生產鋼球,東昌府區鄭家鎮生產軸承保持器,冠縣生產軸承密封件。
四、浙江軸承產業基地
浙江軸承產業基地包括浙江北部的杭州、寧波、紹興以及東部的臺州、溫州,北部與江蘇軸承產業基地相鄰。
基地內軸承生產開始于建國初期,經過幾十年的發展,浙江軸承產業基地逐漸發展成為我國重要軸承產業基地。目前基地內規模以上的軸承企業已有348家,年銷售額96億元。其中新昌市以軸承毛坯生產為主,被譽為“軸承之鄉”,慈溪市主要以軸承成品生產為主,軸承產量占全省60%。
浙江軸承產業基地產品以生產微型、小型深溝球軸承為主,產品主要應用于辦公器械、微型電機、儀表儀器、激光雕刻、小型鐘表、軟驅動器、齒科牙鉆、硬盤馬達、錄像機磁鼓、玩具模型、計算機散熱風扇、點鈔機、傳真機等領域,在全國軸承產業布局中和產品結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產品主要用戶出口。
浙江軸承產業基地代表企業有人本集團、天馬軸承、萬向錢潮軸承、五洲新春、慈興集團、環馳集團、摩士集團、福達軸承等
五、江蘇軸承產業基地
江蘇軸承產業基地以江蘇南部的蘇州、無錫、常州、鎮江等城市為中心,該地區軸承生產開始于建國初期。基地依托長江三角洲工業基地,地緣優勢明顯,軸承工業發展十分迅猛。
目前江蘇軸承產業基地以小型、中型軸承為主,應用于汽車、紡織、家電軸承、冶金機械軸承及各種用途的滾針軸承、關節軸承,產品主要用于出口。
江蘇軸承產業基地內擁有規模以上的軸承生產企業130多家,年銷售額57億元,基地內代表企業有江蘇南方軸承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公司)、張家港市AAA軸承有限公司、無錫第二軸承廠、常熟長城軸承、常州光洋軸承(2014年1月深交所上市)等總體而言,從我國軸承行業布局來看,軸承的供需結構性失衡,其中低端軸承產能過剩,高端軸承供給不足,主要依賴進口,高速動車組軸承、高速高精度冶金軋機配套軸承、高速高精度數控機床軸承和電主軸等基本靠進口。
造成高低端軸承供需結構性失衡的主要原因是我國大部分軸承企業在研發實力、生產工藝等方面較落后。
而我國的5大產業基地,擔負著振興中國工業的責任,承載著領軍國際軸承行業的夢想,更應該結合自身的產業集群優勢,加速產業轉型,完成行業內在高端領域的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