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2020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和2021年“兩會”精神,本著服務我國工業經濟和社會發展,幫助各工業行業和企業準確理解政策、把握發展大局、做好本職工作的宗旨,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于4月24日在北京會議中心成功召開“2021年經貿形勢報告會”。4月25日,“2021年經貿熱點論壇”同期成功舉辦。
4月24日舉行的經貿形勢報告會,由第十二屆全國政協常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工業和信息化部原部長、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會長李毅中主持會議。第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全國婦聯原主席、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名譽會長顧秀蓮,國務院國有重點大型企業監事會原主席、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執行副會長路耀華,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黨委書記、執行副會長兼秘書長熊夢出席會議。
來自中央和國務院有關部門代表;地方政府有關部門代表;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主席團單位、理事單位、會員單位;各省市工經聯、全國性行業協會、地方行業協會負責人;工業行業企業和工貿企業高管;研究機構、專家學者等900余名代表參加了會議。
▲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會長李毅中主持經貿會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秘書長高杲,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辛國斌,科學技術部副部長李萌,國家能源局局長章建華分別作專題報告。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秘書長高杲作報告
▲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辛國斌作報告
▲科學技術部副部長李萌作報告
▲國家能源局局長章建華作報告
四位報告人分別就如何發展壯大實體經濟、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成效及經驗;“十四五”時期我國工業經濟戰略部署,2021年我國工業經濟走勢和需要關注的重點問題;“十三五”時期我國科技創新取得的重大成就,“十四五”科技工作思路舉措;推動能源高質量發展和能源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相關舉措,如何深化能源改革,扎實做好碳達峰、碳中和的工作部署和重點任務等內容做了精彩報告,為各單位決策提供了依據、指南和遵循。
▲2021年經貿熱點論壇現經貿形勢報告會是為政府與行業、企業之間搭建的“解讀國家政策、探尋發展機遇、傾聽行業聲音、反映企業訴求”的權威性、高層次、公益性面對面交流溝通平臺。報告會每年4月下旬舉辦,邀請國務院有關部門領導作專題報告,旨在認真貫徹每年的全國“兩會”精神,落實好黨中央、國務院提出的一系列戰略舉措;幫助行業和企業準確掌握政策、把握發展大局、科學正確決策。報告會自2009年起已連續成功舉辦了十二屆,由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負責籌備組織,本屆報告會為第十三屆。
“2021年經貿形勢報告會” 第二天,還舉辦了“2021年經貿熱點論壇”。4月25日,來自國家重點智庫、行業協會以及科技龍頭企業的代表,就國內外經貿熱點、政府工作報告熱點、最新科技與行業熱點等展開深入交流,提供了更多維度、更為全面的熱點信息解讀。
來自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主席團、理事、會員單位,各級政府部門、全國性行業協會、省市協會商會,工商企業、研究機構的近500名代表參加了熱點論壇。共有超過65萬人通過中國工業報、新華網直播平臺觀看了本次論壇。
▲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黨委書記、執行副會長兼秘書長熊夢主持經貿熱點論壇
“2021年經貿熱點論壇”由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黨委書記、執行副會長兼秘書長熊夢主持。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會長李毅中做了題為《“十四五”工業的新使命新擔當》的主旨報告。中國工業互聯網研究院院長徐曉蘭,原環保部總工程師、中華環保聯合會副主席楊朝飛,阿里研究院副院長安筱鵬,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所長黃群慧,北京金融科技研究院常務副院長張世強,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信息化和軟件產業研究所副所長袁曉慶,金蝶中國助理總裁趙亮,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經濟研究所副所長郭春麗等來自國家級高端智庫、科研院所和科技龍頭企業的多個專家學者,就當前經貿熱點話題做了精彩發言和互動。
▲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會長李毅中作主旨演講
李毅中會長在題為《“十四五”工業的新使命新擔當》的主旨報告中表示,應正確把握工業在“新征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工業、制造業仍然要發揮支撐、帶動、保障作用?箵粢咔楹突謴徒洕,工業制造業表現強勁,保障了抗疫物資,帶動GDP正增長。應看到,全國工業占GDP的比重2006-2019年由42%降到32%,同期制造業占比由32.5%降至27.7%。各省市軌跡相近,有的更為明顯。因此,應抑制工業、制造業在GDP中占比過早過快下降。
李毅中強調,在科技創新、數字化轉型上,應抓緊時間窗口,鍛長板、補短板、強弱項、填空缺,增強產業鏈和供應鏈的競爭力和穩定性。工業制造業是主戰場,數字化轉型要分行業從企業抓起,分層次、分步實現。離散式和流程式制造要因業施策,試點推廣。智能技術改造,應自我“賦能”,轉型升級。
李毅中指出,減碳減排形勢嚴峻、任務艱巨,工業更要有責任擔當。應梳理查清碳生成、碳排放,分解落實責任;應調整產業、能源和產品結構。控減煤炭,發展非化石能源;做好二氧化碳捕集封存利用,建立碳交易;推進節能減排,發展綠色產品;造林增加“碳匯”等。去年,全國用煤41億噸,其中發電占52%、鋼鐵17%、建材13%、化工8%、民用和其他10%,相關行業應爭取率先達峰。
▲中國工業互聯網研究院院長徐曉蘭發表演講中國工業互聯網研究院院長徐曉蘭以《工業互聯網是數字經濟發展之核心》為題發表了演講。徐曉蘭分析,互聯網產業催生了廣闊的消費市場空間,有效引導了新興制造業生產要素向訂單處理、批發經營、終端零售等末端環節流動。然而,生產要素在研發設計、原料采購等環節則呈離散分布,尚未形成規模集聚,致使我國制造業產業鏈前端創新內生動力不足,供需關系異步,產業基礎能力薄弱。徐曉蘭表示,工業互聯網是支撐制造業集群要素資源高效協同的共享服務平臺,有助于提升集群組織聯動性、產業根植性、生態包容性,加速集群科技創新體系和產業應用體系的構建,推動先進制造業與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催生新興服務型制造業和生產性服務業。
原環保部總工程師、中華環保聯合會副主席楊朝飛發表演講
原環保部總工程師、中華環保聯合會副主席楊朝飛以《加快工業綠色轉型,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為題發表了演講。楊朝飛介紹,“十三五”規劃確定的生態環境9項約束性指標均圓滿完成。全國生態環境形勢上,污染防治力度加大,資源利用效率顯著提升,生態環境明顯改善,生態環保任重道遠。然而,我國仍處在工業化、城鎮化進程中,全面綠色轉型的基礎依然薄弱,生態環境保護的結構性、根源性、趨勢性壓力總體上尚未根本緩解!白钔怀龅氖恰齻沒有根本改變’,即以重化工為主的產業結構、以煤為主的能源結構和以公路貨運為主的運輸結構沒有根本改變;污染排放和生態破壞的嚴峻形勢沒有根本改變;環境事件多發頻發的高風險態勢沒有根本改變!睏畛w說。他建議,應以治污降耗減碳為主抓手推進工業綠色轉型。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嚴格控制高耗能高排放項目建設,推進鋼鐵、石化、建材等行業綠色化改造;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提氣、降碳、強生態,增水、固土、防風險”;完善綠色低碳的政策法律和市場體系,強化綠色發展的法律和政策保障,完善能源“雙控”制度;培育綠色低碳生活方式,提升全社會綠色低碳意識。
▲阿里研究院副院長安筱鵬發表演講
阿里研究院副院長安筱鵬以《展望2030:雙循環背景下企業數字化轉型的十大趨勢》為題發表了演講。安筱鵬表示,新經濟站到了C位,行業從業者應警惕“諾基亞時刻”,新勢力定義新商業,新物種創造新模式。在其看來,新一代企業都將是數字原生企業,SaaS、AloT等領域的數字原生企業正不斷涌現。“消費者主權崛起,未來所有的企業都將是客戶運營商。消費者資產將成為企業核心資產,應實時洞悉客戶需求,實時滿足客戶需求。企業競爭進入唯快不破高頻競爭時代!卑搀泫i同時表示,云端智造開啟了供需高效精準匹配新時代;ヂ摼W新技術加速了組織形態的分化,面對不確定性,傳統僵化組織暴露了組織能力的失衡,加速構建與互聯網技術相適應的開放、扁平、靈活的組織體系,實施組織層面的“轉基因”工程,是本輪疫情給企業的重要啟示。
圖片
▲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所長黃群慧發表演講
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所長黃群慧以《新發展格局的工業化理論邏輯與政策體系》為題發表了演講。黃群慧表示,基于工業化模式論,構建新發展格局是中國基于自身資源稟賦和發展路徑而探索的、以自立自強為本質特征的、突破關鍵核心技術“依附性”、具有“替代性”的一種現代化模式;基于工業化階段論,構建新發展格局是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進程進入到新發展階段的必然要求,是與現代化新階段相適應的現代化路徑;基于工業化動力論,構建新發展格局是一種充分利用大國經濟優勢、圍繞著創新驅動經濟循環暢通無阻的現代化戰略!爸袊司杖胍呀洺^了1萬美元,具有4億多中等收入群體,這無疑已經是一個十分龐大市場,再加之制造業增加值已經是美國、日本和德國之和,在這樣供需條件下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的新發展格局就十分合乎邏輯!秉S群慧說。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工業經濟研究中心副主任劉興波主持熱點論壇下午會議
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工業經濟研究中心副主任劉興波主持了“2021年經貿熱點論壇”下午會議,多位專家就金融科技、數字經濟、工業互聯網發展等焦點熱點問題,進行了熱烈討論。
▲北京金融科技研究院常務副院長張世強發表演講
北京金融科技研究院常務副院長張世強以《金融科技發展的現狀與機遇》發表了演講,他從金融科技的發展環境、基本現狀、挑戰與機遇、發展建議四個角度進行了深入闡述。張世強表示,金融科技發展目前面臨六大挑戰與機遇。從技術層面看,目前金融科技發展進程中主要存在基礎設施安全、數據聯通共享障礙、金融科技認知偏差導致信任危機等潛在挑戰;從人才層面看,金融科技亟需人工智能與金融知識的復合型、創新型人才;從政策層面看,監管技術匱乏,監管法律滯后,監管理念守舊等是政策層面制約金融科技發展,為監管工作帶來前所未有的挑戰;從風險層面看,金融科技的發展可能導致技術風險,甚至誘發系統性風險;從研發投入層面看,投資成本高,中小金融機構研發投資承受能力有限;從創新層面看,金融科技場景挖掘與創新的復雜性很強,協同難度大。
▲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信息化和軟件產業研究所副所長袁曉慶發表演講
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信息化和軟件產業研究所副所長袁曉慶以《工業互聯網平臺:制造業數字化轉型的新載體》為題發表了演講。袁曉慶表示,制造業數字化轉型正邁向工業互聯網平臺支撐的3.0階段,必須從價值、技術、業務三個視角統籌考慮。從業務視角看,工業互聯網平臺的落地,亟需分業施策,從設備級、單元級、企業級、產業鏈級等痛點出發,抓智能化生產、網絡化協同、個性化定制、服務化延伸的牛鼻子,構建“痛點-場景-解決方案”的業務閉環,基于PDCA理論對解決方案進行持續迭代和持續優化!肮I互聯網平臺建設和應用,已經從基礎能力建設走向行業落地階段,要分行業去抓業務落地的牛鼻子,這個牛鼻子就是智能化生產、網絡化協同、個性化定制、服務化延伸等新模式。”袁曉慶建議。
▲金蝶中國助理總裁趙亮發表演講
金蝶中國助理總裁趙亮以《數字經濟與企業數字化轉型》為題發表了演講。趙亮表示,數字化轉型、信創、工業互聯網是當前數字化轉型浪潮中的三個風口。其中,信創是國企數字化轉型的起爆點,數字化轉型是國企發展的新動能,工業互聯網的本質是工業數智化。信創領域,不少企業對國外ERP進行國產化替換。數據顯示,2020年金蝶在35個項目上實現了對SAP、OracleERP的國產化替換,包括華為、國電投、北方工業、云南中煙等綜合集團。
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經濟研究所副所長郭春麗發表演講
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經濟研究所副所長郭春麗以《構建新發展格局下的需求側管理》為題發表了演講,從國際大循環動能明顯減弱、國內大循環動力日益增強、構建新發展格局下的需求側管理三個角度進行了深入闡述。郭春麗表示,要按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要求,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要緊緊抓住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條主線,注重需求側管理,打通堵點,補齊短板,貫通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動態平衡,提升國民經濟體系整體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