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以前相比,鄭州的藍天在逐步變多,霧霾天逐年減少。而這種藍天幸福感,有賴于鄭州開展的環境污染防治三年攻堅行動。從幾年前在全國168個重點城市中排名幾乎墊底,到2020年穩定退出全國168個重點城市排名后20,鄭州打了個大氣污染防治翻身仗。2020年,更是鄭州實現空氣質量改善的不平凡的一年。全市上下堅持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通過加、減、乘、除“四步聯動”,推動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雙統籌、雙促進。
2020年10月20日,壇山熱力兩臺75蒸噸燃煤鍋爐關停并拆除了主要設施;10月30日,白象食品兩臺20蒸噸燃煤鍋爐完成生物質改造。2020年11月15日,拓洋實業兩臺75蒸噸燃煤鍋爐關停并拆除主要設施,標志著鄭州市非電燃煤鍋爐實現“清零”。此舉讓住在這些企業附近的市民拍手稱快:“終于不用擔心再吸進煤煙氣體了!”
傳統的燃煤鍋爐、煤電廠,一方面,為鄭州經濟發展和生活取暖做出貢獻,另一方面,這些產能對大氣污染的“貢獻率”也不容小視。
經濟要高質量發展,空氣質量要改善,必須壯士斷腕,淘汰落后產能!能源、工業、交通、用地等結構由此迎來深度調整。
拆改燃煤鍋爐,關停拆除新力電力、登封中岳電力、新密東風電廠、高新區泰祥電廠、鄭東熱電……至2020年11月,全市實現非電燃煤鍋爐、主城區煤電機組雙“清零”。
關停河南隆鑫水泥、鄭州長城水泥;轉移煉鋼產能95萬噸;關停碳素企業18家;壓減剛玉產能35萬噸。傳統高污染行業過剩產能逐漸淘汰。
引導過境車輛繞城,建設11個物流配送中心,將貨物接駁配送至市區;公交車全部實現新能源化,1144臺出租車已更新為新能源車。